VISION ZERO 步行天堂
旅遊各地,無論環境條件如何我通常都能自得其樂,唯獨在步行和 騎腳踏車這件事上,不得不說瑞典特別讓人舒心,因為這裡的人行 步道常是寬闊的。
窄巷裡可以只有單行道,但人行道空間卻不能省略。在無交通號誌的路口,瑞典駕駛一定會停下來讓行人先過,雙方也會致意表示感謝,這樣的相互尊重讓人感到安心。此外,城市裡的自行車道也有獨立規劃,避免了和大車搶道的風險。斯德哥爾摩人其實不太講禮貌,尤其城市裡根本沒人用“借過”這兩個字;可是一開車上路反而都循規蹈矩挺有禮貌的。這大抵得歸功於「Vision Zero」(台灣稱為「零死亡願景」)的交通系統規劃和嚴格法規。由於瑞典城市規模通常不大,相較下開車不如步行、捷運、騎單車便利;因此這回想從步行者和單車騎士的視野談談瑞典的 Vision Zero(「零死亡願景」)的施行概況和生活體驗。畢竟行人和騎士皆屬道路上最弱勢的族群,也是該企劃的保護重點之一。
「Vision Zero」Vision Zero 方案是交通安全主管克拉斯·廷瓦爾(Claes Gustav Tingvall)任職道路管理局時發起,旨在降低交通死亡率的長期系統性規劃。瑞典如此地處偏遠的寡民小國,卻能在社會制度上屢次發展出各種標誌性改革,得歸功早期這些技術官員的遠見卓識疊加的結果。因此談 Vision Zero 不能不提及這位統計學家出身,在交通安全領域有多年經驗和獨到眼界的教授。該方案除了強調人車守法的義務,更讓政府扛起了道路系統設計和法規設計的責任。強調環境規劃對降低傷亡的有效性,包括以中央分隔護欄、酒測、嚴格法規等軟硬體配套措施來防患未然;並將路權還給其他弱勢道路使用者,包括行人、騎士、學童等。行人的路權因硬體 (人行道、腳踏車道規劃)和軟體(嚴格法規)的改革,而大幅提升了安全性和便利性。自 1997 年執行以來至2010 年,交通事故死亡率大幅減少了 50%。之後隨著願景計畫持續推進和改良,死亡率逐年下降。廷瓦爾推行的「零死亡願景」也開始推廣到歐盟和各個國家。
在翻閱了瑞典道路管理局的十年規劃細節與未來十年目標,再回想生活中的體會,會發覺「零死亡願景」這個企劃會成功不無道理,因為它是無數細節的結合,而不光是口號而已。舉個例子,去年家人和一位朋友都在首都同一處摔車了,原因是輕軌電車和自行車道太靠近,導致車輪很容易卡進車軌裡。朋友傷勢不重,但還是去了醫院的急診室,出院後收到醫院的通報系統問卷,好了解在哪摔車、什麼情況下發生這次意外。這些統計數據都會送往市政府作為交通設計改良參考。因為再細心的規劃也會有盲點,而通報數據則是最有說服力的硬道理。只要有發生意外的可能就有改進空間,而這只是藏在整個方案中的無數小細節之一。
在社交媒體分享台灣各地美景時,常贏得歐洲親友們的按讚和羨慕。但我們家愛走路的習慣在西岸此卻很施展不開,熱愛步行的歐洲家人們有的仍堅持在車陣裡蛇行,有的則放棄了散步騎車的選項,行動自由大受侷限。騎單車是學生時代覺最自由自在的時光,多年後在我母親看來,帶她孫子們去騎車根本是犯罪行為,因為有些路段的大車常與二輪鐵馬緊身並行。不得不說,我們離「零死亡願景」還有一段距離。或許這個企劃的施行會為部分人帶來一時的不便,但為了下一代,卻值得我們朝此方向再努力一把,好讓世人體會它的美與對生命的尊重。
撰文—張芸茵
圖片來源— image bank sweden、unsp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