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自然的責任
眾所皆知瑞典是世界上最注重環保的國家之一
眾所皆知瑞典是世界上最注重環保的國家之一,不論是從碳排放目標到回收的標準乃至生活中的大小事,環保儼然已成為全民運動。身為一個高度已開發國家,在各方面對於環境的傷害自然容易會比低度開發國家還要嚴重一些,但承受環境反撲的往往都是這些低度開發國家,因此,雖然瑞典僅是一個人口甫破一千萬的「小國」,卻向來願意發揮博愛精神以身作則,擔起保護地球的重責大任,證明小國也能有大影響力。
初來乍到瑞典的「新生」們,大概都會被繁雜且細項的回收分類工作給嚇到,彷彿過去學到的回收知識都不適用了。在瑞典生活,不僅僅是要做回收而已,還要把回收做到最好、最徹底。還記得開始在瑞典生活的第一年,住家附近有小型的回收站,我當時要回收牛奶紙瓶,正要把它丟進紙盒類回收桶時,一位推著娃娃車且帶著大包小包回收物的媽媽立刻上前阻止我,原來是我沒有把牛奶瓶上的塑膠蓋摘下分開回收。後來也才陸陸續續學習到,不同顏色的玻璃要分開回收;報紙不是單純的紙類回收;而發票類的感熱紙不能回收,寶特瓶要拿到最近的超市去回收掃條碼換折價券,政府就能有效衡量減塑量。林林總總的各種細項,都需要花心思與時間去徹底執行;也讓我體認到,瑞典人對於環境的保護與永續發展,是一種「要做就做到最好」的態度。
正當我以為已學到環保回收的精髓時,最大的震撼教育才要到來。生活一段時間後,總是會產生一些較大型的垃圾,譬如不再用的傢俱、大一點的木製品等等,我了解這些東西必須要回收,但還真不知道要去哪裡丟,天真地以為像臺灣一樣只要一通電話就可以有人來幫我解決,在過問了鄰居後,才明白這些東西是要靠自己搬運到郊區的大型回收站。當時沒有駕照更沒有車的我,只好請有駕照的朋友去租了迷你貨車,一起幫忙搬送。那是一個本該悠閒的週日下午,在郊區的大型資源回收站內擠得水洩不通,大家忙著回收大型傢俱、電器、各類鍋碗瓢盆乃至自家花園修剪下來的樹枝或者是不用的棉被衣物等等,那個場面令第一次見到的我印象深刻,自己產生的垃圾要負起責任妥善處理,也像一記警鐘讓我明白,東西是真的需要再買、真的不能用了才丟,否則只是給自己找麻煩也增加環境的負擔。當然,最會做資源回收利用的瑞典,也是有其他的解決方法的,譬如在瑞典最大的拍賣網上販售的往往都不是商家也不是全新品,而是每個人都能創建免費帳號去使用此平台賣二手物品,替自己的舊愛找一個新家。這幾年也有一些新創公司,鼓勵你將不想穿的衣服寄給他們重新在網路上販售,從運送到上架都由他們負責。以前看到新聞說瑞典的回收率已經達到幾乎99%,當時覺得誇張,來到瑞典後就明白這不是不可能。
熱愛大自然的瑞典人,春天時喜歡在戶外享受繽紛景色、夏天時喜歡在鄉間的小木屋度假、秋天時會去森林裡採野菇、冬天時跑去滑雪,這個一年四季都有迷人景緻的國度,近幾年的夏天卻一年比一年熱,北緯六十度以上的北國也能有突破35度的高溫,使得原本就環保意識高漲的瑞典人,更加憂心全球暖化對環境所帶來的傷害。最引人注目的莫過於從那一位罷課的女孩Greta Thunberg。16歲的Greta已是全球最知名的環保主義者之一。去年她開始罷課,手持「為氣候罷課」的標語在瑞典首都議會外抗議,逐漸喚起瑞典社會的注意,今年她更被挪威的三位立委提名為諾貝爾和平獎的候選人,也上了時代雜誌的2019百大人物,她的影響力還使得歐盟各國的環境黨與綠黨在本次歐盟大選中獲得了前所未有的關注度。Greta最引人熱議的行為便是拒搭飛機,不管是去各地演講或參加活動,她都以火車和其他運輸工具代替飛機,在她的號召之下,全瑞典也越來越多人響應。 便催生了「flygfritt」的活動。「flygfritt (直譯英文flight-free) 」是源自於「flygskam」,意思是因為搭了飛機不環保而產生的羞愧感。這個近幾年開始流行的詞,還變成了瑞典的另一項傲人文化輸出,鄰近的丹麥、芬蘭、德國、荷蘭等地都有相應的翻譯。這股少搭飛機的風潮,已讓瑞典的十個機場客流量下降了將近3%,但在同期的歐洲機場客流量平均卻是上升了將近5%;而最大的受益者莫過於瑞典國家鐵路公司,已經看到了十個百分點的成長,政府更趁勝追擊,重新推出了因為飛航盛行而廢除的鐵路夜班車。
瑞典政府當然是樂見其成的,他們早已立下宏願,計畫要在2045年達到全國「碳中和」、以及2030年全國禁售燃油車的目標,在經濟利益與環境保護之中,他們選擇了後者;當然若沒有國產大牌譬如VOLVO的全力配合、擔起企業社會責任研發生產純電動車,瑞典政府也不敢如此貿然地開出支票。
一個人的力量或許很小,但當每個人都擔起責任,以及大企業乃至整個國家都將環保視為最重要的日常時,這股向善的力量是難以忽視且看得到成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