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溫度的人生
度過春寒料峭的復活節,北歐大地才真正的進入到萬物復甦的季節

撰文︱Fiona Zheng
在瑞典居住多年後,我和我的朋友們也都漸漸的入境隨俗,為迎接復活節來臨,會在家門口放上漂亮的黃水仙,然後去花店買一束色彩鮮艷的羽毛裝飾påskris,當然不能忘記準備好口味多樣的糖果,在復活節期間的傍晚,隨時等待那些裝扮成巫師巫婆,成群結隊上門來要糖的可愛小朋友們。
五月的瑞典會迎來第一個與陽光溫暖密切相連的節日,就是被稱為Valborg的五朔節,在這個據說起源於17世紀的慶典上,人們會點燃象徵著春神的篝火,驅趕黑暗寒冷的冬日,迎接陽光和希望重新回歸大地。和朋友一起在河邊看完五朔節的熊熊燃起的篝火,回家路上順手買一個雲朵般的棉花糖,咬上一口的那個瞬間,仿佛穿越回遙遠的童年。
在六月中,瑞典還會迎來一年中除了聖誕節之外最隆重的節日,Midsommar仲夏節,仲夏節的日期於東方傳統文化中的夏至十分接近,在這一天,人們會穿上傳統的民族服飾,圍繞在高高的仲夏柱 Midsommarstång下,隨著音樂聲翩翩起舞,接著享用由醃鯡魚和馬鈴薯為主要食材的傳統料理,餐後的甜點裡,自然也少不了孩子們最愛的草莓奶油蛋糕。大家湊起熱鬧一起圍繞著仲夏柱跳起圈圈舞,在初夏絢爛的陽光裡,來一份甜蜜柔軟的草莓蛋糕配上香甜爽滑的牛奶冰淇淋,更是令人難以捨棄的小確幸。
可以說在瑞典人的生活中,儀式感成為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小朋友會在老師和父母的帶領下畫復活節彩蛋、把掉落的乳牙藏在枕頭下面,然後跟牙仙子換零用錢、嘗試口味獨特的醃鯡魚、國慶日那天,在臉上畫上代表國旗的黃綠兩色的彩繪。老奶奶的儀式感則是在花園裡為四季更迭種下的的各種鮮花,復活節餐桌上黃色為主的各種裝飾,八月螯蝦節裡色彩鮮艷的紙燈籠和逗趣的圓錐紙帽,掛著各色彩燈和裝飾的聖誕樹下堆放著滿滿的禮物……都是儀式感在生活中的完美體現。當然你可以略帶挑剔的說,這些不過是是浮於表面的形式主義,但認真而努力的過好每一天,總是好過連敷衍都懶得做的擺爛生活吧。
儀式感其實融在每個普通人的生活細節裡,並不是什麽需要特別留意或者特別提醒的東西,人生從來都不該是疲於奔命的活著,而是要讓每一個平凡的日子都與眾不同起來。《小王子》里的狐狸說:儀式感就是使某一天與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時刻與其他時刻不同。而儀式感對於我們的意義就在於,讓我們可以用更加認真和特別的角度,去對待生活裡,所有看似平平無奇的小事,然後更加深刻的去體悟到生命中的美好。其實所謂的儀式感,就是一種愛的表達,它讓我們所到之處皆有溫度,也是我們對待人生應有的態度-認真、尊重、敬畏且熱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