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lvo Cars Taiwan V-Life Stories Room

台灣東南隅的最後淨土

不叫阿朗壹的阿朗壹古道

封面圖4.001.jpeg

撰文、攝影|曾令懷

來到台東達仁,沿著山路到屏東的旭海,那一段走不到的濱海道路,其實就是赫赫有名的阿朗壹古道。

阿朗壹古道不是阿朗壹古道
阿朗壹古道,指的是連接屏東牡丹鄉旭海和台東達仁鄉南田的古道,也是至今難得還沒有納入公路系統、卻肩負交通要道重任的古道,這條古道的正名是「琅嶠卑南古道」,琅嶠就是排灣族語的恆春古地名,卑南則是指台東,換句話說整段古道是連接恆春與台東的重要道路,基本上與現在的200縣道、港仔到旭海段的台26線、阿朗壹古道和台東南田到達仁的另一段台26線重疊,所以說阿朗壹古道只是其中一段,「阿朗壹」一詞則是源於台東達仁鄉的排灣族舊社阿朗壹社而來。

0424_1

為什麼阿朗壹古道仍然維持原始樣貌呢?
其實這段古道原本在公路局的計畫裡,也將變成台26線的一部分,後來經過環團抵抗而作罷,才將這一段原始濱海森林的珍貴面貌保留下,也形塑了台26線斷頭斷尾的三段式奇景。

「如果海出現在你的左手邊,代表你走反了!
我們這條路線由南向北,從海拔較低的旭海檢查哨出發,沿途將穿越羊仔溪、乾溪、石門仔溪和塔瓦溪等四條溪流,最終抵達觀音鼻山制高點。接著來到檢查哨,導覽員指著腳下不起眼的溪流說:「走過羊仔溪、乾溪、石門仔溪和塔瓦溪這四條溪,遇到這條小小的羊仔溪,代表我們已經走完全程了。」

0424_2
靠近旭海的出發點從灌木樹叢開始,也是整段少數可以靠自然樹蔭遮蔽的路段,一旁可以聽見海浪拍打著岸邊的聲音,只聞其聲、不見其影。沒過多久,我們就來到第二條溪「乾溪」―雖名為乾溪,但是潺潺水流卻比剛剛的羊仔溪豐沛不少,導覽員隨即宣布解下行囊原地休息10分鐘,我則是直接受不了把整條毛巾跟袖套都浸泡到水裡涼快一下。

再次啟程時,我們走沒幾步就穿出灌木叢、來到一望無際的海岸線,正式進入太陽直曬的路段。「如果海出現在你的左手邊,代表你走反了!」導覽員說,接下來我們都會依海而行,千萬別迷路了。接下來踏上的是一片沙灘,細軟的沙子讓我們寸步難行,每一寸前進都耗費著我們的力氣,擺脫沙灘的糾纏後,迎面而來的是嶙峋的岩岸,彷彿北海岸的縮影,由於是下午時分,太陽逐漸西曬,一旁的岩壁為我們帶來了不可多得、約莫一公尺寬的陰涼,而這片小小的陰涼地裡在烈日底下卻顯得珍貴,南來北往的遊客都想在這爭取涼爽的片刻,狹小的小徑在一時之間變得水洩不通。
0424_3

過了帆船石,來到了阿朗壹古道的鵝卵石灘,當鵝卵石被海浪拍打滾動時,摩擦發出的聲音令人感到療癒,有如氣勢磅礡的打鼓聲,那清脆悅耳的聲響是筆墨難以形容的美好。離開了鵝卵石灘,眼前出現的是陡峭而無盡的觀音鼻登山階梯,「我們已經走完三分之二了,最後這一段就是高點了。」導覽員鼓勵道,我們深吸一口氣,準備迎接最後的挑戰。

0424_4

雖然攀登觀音鼻山的過程有些辛苦,不過登高望遠的景色永遠不會讓人失望,還不到制高點,就可以看到一望無際的太平洋跟綠島和蘭嶼,沿途中的樹林也為我們提供了遮蔭處。征服了陡峭的階梯後,終於到觀音鼻山制高點、同時也是整趟古道的制高點,眼前壯麗的景色不僅讓我們的疲憊都煙消雲散,更免不了得好好拍個照紀念一下,作為唯一一支下午出發的團隊,我們獨享著這片靜謐的海岸線,這份獨特的體驗讓我覺得不虛此行也難以忘懷。

分享
  • instagram share
  • facebook share
  • twitter share
[ 延伸閱讀 ]
封面圖.010.jpeg

你不能預約 但可以期待

南來北往花蓮的遊客,不是走穿越花東縱谷的台9 線,就是飽覽太平洋蔚藍的台11 線,而我獨愛的,則是依傍在海岸山脈上的193 縣道。 與193 縣道相遇的起 ...

pic.023.jpeg

漫遊臺三線

傍山蜿蜒的臺三線-是條從台北貫穿到屏東的內山公路,本次介紹的關西-北埔段,乘載了曲折的台灣文明開發史;清代這裡是客、閩漢人與泰雅族拓墾的分界線;日據時代這是條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