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lvo Cars Taiwan V-Life Stories Room

前進「上帝的部落」司馬庫斯

司馬庫斯,上帝的部落,遠得要命王國,除了櫻花外,這裡的部落生活和神木群卻帶來了另一種洗滌:永續生活該是什麼樣子?

封面圖.004.jpeg

最晚通電卻最前衛的「上帝的部落」,司馬庫斯雖地處海拔約1500公尺的山區,不過從新竹內灣出發到司馬庫斯,仍需耗時3小時崎嶇山路的車程才能抵達,司馬庫斯因其獨特的地理位置,成為台灣最晚通電的部落。雖然,這個看似與現代文明脫節的部落,卻在傳統文化的基礎上,發展出獨具特色的生活方式,不僅保留了原住民的純樸風貌,更在共享經濟、生態保育等方面走在時代的前沿,走得比任何城市還前面。司馬庫斯以部落共有制而聞名,這個共有不僅是司馬庫斯維持泰雅族生活習慣的一次勇敢實驗,同時也是部落生活因應當代科技與資本經濟體制的調整和嘗試,而這場實驗和嘗試仍然持續著。

0116_9

1990年代,距離部落5公里左右的巨木群成為部落發展觀光的契機,然而遊客上門了、部落賴以為生的經濟模式改變了,這些變化連帶也改變了村民之間的關係,大家從共好互惠變成了競爭,生活上似乎出現了裂痕;因此,當時的頭目於2000年開始再次經營部落共有制的生活方式。為什麼說再次呢?因為過去的泰雅族傳統社會以共享為本,當時族人對私有制、私有物、私有土地的觀念淡薄。然而,隨著外來文化的衝擊改變了傳統生計的方式,部落開始尋求如何兼顧傳統的共享與現代的資本主義間的平衡。這個共有制指的是由大家村民共同經營遊客餐廳與住宿,並共享營收,雖然並非所有村民都認同此一理念,因此也不會強求他們加入。目前無論從事何種工作,大家都能獲得新台幣3萬元的月薪,甚至還吸引年輕人回家鄉工作,在部落共同努力下,社區內唯一的小學新光國小司馬庫斯實驗分班也成為族語和文化存續的重要基礎。

0116_10

紅檜神木給我的一課,為部落帶來轉型契機的神木巨木群,是前進司馬庫斯的重點行程。整個神木步道單趟5公里、來回10公里左右,沿途平坦,算是挺輕鬆又愜意的步道。步道一開始是大片的竹林,而桂竹是新竹尖石的名產,也是泰雅族過去賴以為生的重要物資,例如竹製口簧琴、竹子製成的背籃、魚筌等等。到了步道中後段變成了紅檜巨木,高度也越來越高,從解說牌的介紹看來,這些紅檜巨木的樹齡可能都還不過百年,樹圍雖然接近10公尺左右,但是視覺上還感受不太到那股衝擊力,直到走到終點處,才發覺神木帶來的震撼。最大的一棵YaYa神木(泰雅族語「母親」的意思),樹圍20公尺、樹高41公尺,而且已經2500歲!

0116_11

在泰雅族的理念中,與環境和諧相處並不是完全不用大自然的資源或與之隔絕,而是學著與之永續共存:當大自然給予我們生活物資時,我們必須心存感激,因為大自然犧牲自我讓我們得以延續;反之,我們也應該創造能讓大自然生存的環境,才能互利共生。隨著時代演進、歷經盜採與開發等等歷史,這些紅檜神木幾乎難再見到以「群」為單位的量體了,為了保存僅存的自然資源,我們選擇敬而遠之,所以連帶泰雅族的生活知識也難以發揮永續的精神。我曾看過一種說法,是孤寂的神木終將孤寂死去,不僅因為沒有夥伴,更因為缺乏了與之互動的生物。完全隔絕自然真的是好的嗎?走在步道群上,我不斷思考這個問題。

紅檜可以活3000年、要20個人才能抱的大樹,但他傳奇的一生是從0.2公分的種子開始的。這是前一天導覽員隨口介紹的一句話,被我留上了心記了下來,看到神木那一刻,值得玩味也耐人尋味。

撰文/攝影:曾令懷

分享
  • instagram share
  • facebook share
  • twitter share
[ 延伸閱讀 ]
封面圖1106.006.jpeg

碳足跡最小的 EX30

隨著全球對環境保護的意識日益提升,電動汽車逐漸成為主流。作為汽車行業的領導者,VOLVO一直致力於推動電動化轉型,並在永續發展方面樹立全新標杆。根據最新發布的L ...

封面圖.027.jpeg

人間忽晚 山河已秋

日出之後,當陽光穿透樹葉的間隙,灑落在厚厚的苔蘚上,晶瑩的露水珠漸漸蒸騰成乳白輕薄的霧氣,耳畔清風拂過,遠處隱約傳來的清揚鳥鳴和簌簌葉聲,這便是人間可見的綠野仙 ...